大理段氏始祖系鄭國叔段 曾到河南逃"共"
2014-04-02 08:30 來源:河南商報 說兩句 分享到:
央廣網(wǎng)河南分網(wǎng)消息 據(jù)河南商報報道: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大理國的王爺段正淳和段譽,可謂個性鮮明、別具一格。有研究者稱,段正淳的得姓始祖正是當年逃到河南“共”地的共叔段。段姓的得姓始祖是誰?段姓中又有哪些名門望族、哪些家訓良風?
得姓始祖
鄭國王子,叔段逃“共”
提及段姓的得姓始祖,正在編撰《中華段姓統(tǒng)譜》的段建甫說,他走訪了15個省的80多個縣市。根據(jù)前期收集的資料,全中國90%的段姓人是共叔段的后裔。
鄭國鄭武公的妻子武姜生了兩個兒子,次子叔段儀表堂堂,武姜很偏愛他。
等長子當了鄭國國君(即莊公)后,武姜請求把軍事位置險要的“制”地,作為叔段的封地,莊公沒有答應,而是把都城的一塊封地給了叔段。但叔段不斷擴張自己的勢力,并準備襲擊莊公。而武姜準備與叔段里應外合。莊公獲悉后派兵討伐,叔段大敗,逃到“共”地(今河南省衛(wèi)輝市),后人稱其為共叔段。
共叔段死后,家人子孫四處逃散。鄭莊公的兒子鄭厲公繼位,態(tài)度有所改變,他曾對臣下說:“不可使共叔段無后于鄭。”共叔段的子孫始稱“公孫段氏”。
在政治斗爭中,共叔段背上“多行不義必自斃”的罵名。但在《詩經(jīng)》中,共叔段卻被認為是儀容美麗、品德高尚的人。
說法不一
段姓來源,眾說紛紜
在段姓宗親網(wǎng)站上以及民間段姓文化研究中,段姓起源說法不一。
在眾多的姓氏書中,談到段干氏的得姓,都有“干邑”和“段邑”的記載。史料記載,有一段姓,為老子之子宗。春秋時為魏國將領,受封于段干,人稱段干木,段干木的后代以地名為姓氏,后代有以段為姓氏的。
云南大理白族中,先祖在甘肅武威郡的段思平,宋朝時在云南大理建立了大理王朝,是為大理段氏。
宋太宗時段文閶《京兆段氏族譜序》記載,周宣王時期,段氏家族的段珥就以其德行為世人所稱道。段珥的后世子孫繁衍生息,遂成為渭河流域的望族,這就是《百家姓》中所稱的“京兆段氏”。
“不知宋代段文閶如何考證上述說法。”鄭州74歲的民間段姓文化研究者段浭新稱,上述京兆段氏在《江西鄱陽段氏族譜》中有記載,但仍有許多尚待考證之處。
在羅振玉主要著錄傳世的商周青銅器銘文《三代吉金文存》中,段姓與段國有關,段姓應來源于殷商時期的段國。
遷徙分布
主推叔段,遷徙南北
記者查詢段氏史料發(fā)現(xiàn),大理開國皇帝段思平及武俠小說中的段正淳,先祖地在甘肅武威郡。大理段氏后裔段洪杰及民間段姓研究者段民安都認為,大理段氏、鮮卑遼西段氏、段干木都在共叔段之后,而古代遷徙頻繁,也應為共叔段后裔。
段姓來源還有爭議。但連續(xù)6年收集族譜的段建甫稱,共叔段為段姓得姓始祖,目前被普遍認可。記者在段姓網(wǎng)站及段姓書籍中發(fā)現(xiàn),這種說法多被當做主流。
如果以共叔段為得姓始祖,那段姓就屬姬姓,為周文王之后。根據(jù)2007年公安部公布的全國戶口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段姓排在第78位,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27%,如此計算,段姓人口約為324萬。
至于歷史上段姓的遷徙,按照《中國姓氏——群體遺傳和人口分布》等書的說法,先秦時期,發(fā)源于河南的段姓,隨后向北方的河北,以及山東、遼寧擴散。
秦漢時期,段姓主要向西北的陜西、甘肅移民,隨后南下入四川、云南。東晉南北朝時,段姓移民湖北、江西,隨后擴散到安徽、江蘇、浙江。唐朝時期,段姓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長江南面的湖南。宋朝時,段姓進入了福建。明朝時,段姓已經(jīng)分布到大江南北。
郡望堂號
遵法戒訟,力業(yè)操勤
歷史上,名門望族大多在高大寬敞的廳堂上,懸掛著書寫“堂號”的匾額,逢年過節(jié),還會在門前掛起書寫“堂號”的燈籠。“堂號”是一個姓氏家族的標志和代表,是家族門戶的代稱。
段氏在古代就有以郡望為堂號的武威堂、京兆堂,以先人的德望、操行、功業(yè)以及嘉言懿行等為堂號的君軾堂、酉陽堂、讀書堂等,以先祖祥瑞吉兆傳說為堂號的集鳳堂等,以傳統(tǒng)倫理道德、勸誡訓勉后代詞語為堂號的孝義堂、崇本堂等。
擁有堂號的家族,一般會有家規(guī)祖訓。1993年,河南鄲城段姓聯(lián)譜續(xù)修時立《家訓》稱,“詞不必精深,惟求人人易知而易行。凡我族眾,各宜致意安常,力業(yè)操勤,謹于當躬,正己修身,樹儀型于后裔,庶子弟之景行,維賢于焉,光輝族黨矣。”
所立九條家訓分別為:敦孝悌、睦宗族、力業(yè)本、慎交友、調(diào)子弟、尚勤儉、遵法律、戒爭訟、禁非為。
族規(guī)家訓乃一族祖宗訓誡子孫的言論,正所謂“譜列家箴、家禮、庭訓,立宗法實伸國法也”。作為民間段姓文化研究者,段浭新稱,研究族譜、研究族規(guī)家訓有特殊意義,子孫知道祖先,會自我約束自己,不給祖先丟臉,而且族規(guī)家訓在家庭教育中能惠及子孫。
許慎說“段”
千錘百煉,堅忍不拔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稱:“段,椎物也。”著名史學家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稱:“金文段,象手持椎于廠中捶石之形。”
圖騰文化學者王大有先生說:“段是以司職為圖騰的族稱。右邊是手拿利器砍山崖的石壁,左邊表示被砍的山崖已經(jīng)開裂。”
他稱,在春秋時期,宋國有公子段,字子石;鄭國有公孫段,字子石。凡以段為名者,字均為子石,也說明了段字與“石”的關系很密切。古代以“段”為名的人很多,大概是取其“千錘百煉,堅忍不拔”之意。 (記者 張君瑞)
編輯:耿倩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