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jié)激情上演,游客和成都本地的市民,又能品嘗一場饕餮盛宴:不僅國內(nèi)各大菜系可以任意品嘗,每天還能輪番吃到正宗的泰國、新加坡、巴基斯塔等國和我國香港、澳門地區(qū)的特色美食。足不出戶吃遍亞洲不再遙不可及。
民以食為天,說的是物質(zhì)不豐富的時代,能吃飽為最大的目標。到現(xiàn)在,早就吃飽穿暖的人民,更多的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是不少人的夢想。不管旅途的風(fēng)景多美,不管沿途的故事多愜意,到頭來跟家人朋友嘮叨的,多半還是念念不忘的美食。因為一種風(fēng)味,對一個地方有了初步的好感;因為旅行中的一道佳肴,對一座城市念念不忘。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些去國外或者外地旅游的四川人,回來后第一件事一定是呼朋引伴吃一場大汗淋淋的火鍋,在外旅行的日子,能讓他們記住家鄉(xiāng)的就是一頓簡單的美食。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現(xiàn)在早已不是簡單吃飽就行的年代,好不好吃已經(jīng)成為不少人的追求。呼朋引伴跑了幾十里就為了一碗特色面,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兒;排了兩三個小時就為了品嘗大家都說好吃的美食也是司空見慣的事兒。
當然,美食除了基本的填飽肚皮的功能之外,還增加了更多的社教、文明乃至文化屬性。我們知道,不同地域會有不同的美食文化,這跟地理、經(jīng)濟等發(fā)展有巨大關(guān)系。北方適合小麥種植,南方水稻豐產(chǎn),大致造就了北方人喜面食、南方人吃米飯的習(xí)俗。再細化點,每個省基本都有自己獨特的美食,更不用說文化、地域差異巨大的國內(nèi)國外了。但在吃貨眼里,這些都不是問題。
美食跟文化一樣,從來都是沒有國界的,從來都是一種通用的語言,中國菜能在國外盛行,披薩肯德基能開遍中國大小城市就是最好的例證。美食之中有我們的風(fēng)土人情,有我們的文化信仰,還有我們的生活態(tài)度。通過開在國外的大大小小的中國餐館,通過每年數(shù)以萬計的到中國來旅游的外國游客,美食和美食背后的中國文化,或多或少給國外友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們對中國的了解,可能來自北京烤鴨,可能來自一頓火鍋,也可能來自邊吃邊聊中談及的諸葛亮以及三國文化。
當然,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文明,也有著不同的食材選擇以及烹飪手法,也會形成自己獨特的美食風(fēng)格和美食文化。這些美食在人們的交流中,已經(jīng)超越美食的概念,成為一種文化符號,潤物細無聲的烙印在人們心中。
成都美食節(jié),只不過讓散落在各國各地的美食聚集在一起,給了吃貨們大快朵頤的一個更好機會,也讓一些有心人能更方便了解美食背后的文化。
成都美食節(jié),可能只是一個開始,還能留給我們關(guān)于美食更多的遐想。(央廣網(wǎng)評論員 劉濤)